文案为什么而写?
文案这行,一直都是知易行难。
别说伟大文案的诞生了,哪怕一小段文案都能把你磨到怀疑人生。个中苦楚,文案人都得自己兜着。
我们经常说要学会洞察、要懂策略、要深入理解用户、要有清晰的逻辑、要培养创意能力、要不断丰富自己的阅历和经验、更要有坚持不懈地刻意练习......
这些当然是很有必要。
但最近我愈发觉得,做文案,不管是老手还是新手,包括我自己,有3个点一定要自己先去弄清楚、想明白!
这3个点,每次都得多拿出来思考思考,作为指引。
01
文案为什么而写?
很多人写文案,称得上阳春白雪,文采非常好,整篇文案看下来非常漂亮。但是呢,就是觉得哪里不好,差一点想要的感觉。
写得一手好文,只是不太合适。自己很满意,别人却并不那么满意,甚至觉得你在自嗨。
大家有没有想过,为什么有时候你写的文案一直不被通过,但经过不怎么会写文案的领导修改一下之后就神奇的通过了?
也并不觉得他修改得有多好啊!对不对。
为什么呢?
谨记:文案不是文字博弈,文案是策略的具象化表达。知道为什么而写,比知道写什么、怎么写都更难得。
领导确实不是专业写文案的,但他了解需求的策略方向,知道需求背后到底想要什么,一开始就知道为什么要写这篇文案。
文案,先有合不合适,再才有文采好与不好。
很多文案人,喜欢接到任务就马上开始构思,列提纲,收集素材,去看资料找灵感,然后落笔,不太重视对于需求的理解。
当然,更多的文案人会先消化需求,不懂简单和需求方沟通下,研究怎么写能够更好的满足,这挺好。
但是,很少人会去主动深度思考为什么需要写这篇文案,好像这就是需求方或领导要做的事,我只是完成任务。但有时候需求方自己都傻乎乎的,他能告诉你个啥。
咱需要自己去思考这个 “为什么”。
文案为什么有营销文案、活动文案、视频文案、PR文案、朋友圈文案、贺词文案、广播文案等等这么多种?
你平时想过这个问题没?每一种类型的文案都有它的核心功能和使用场景,为什么营销文案是这么写?为什么电台文案又是那样的?视频文案又是一种写法?
为什么需求方要做这次活动?为什么需要写这么一篇文案?他们要达到什么目的?活动文案最核心的是什么?
这次的文案是为了流量、销量?还是想要突出品牌的价值观,或者是强调客户关系?再或者是要让公司内部的人看到后很振奋?
这区别是很大的,方向错了直接垮掉!
这样的思考方式是不是更靠谱呢?你的文字功底其实没变,但你的文案思维变了,更深了。
因为站在比文字本身更高的视角去写文案,知道为什么而写。而不是写写写,改改改,永远不知道为什么。
这样,文案攻击力也会大大提升。
这样,方向对了才有文采之说。
02
文案到底是写给谁?
文案这事,说白了其实就是用对的方式向对的人讲对的话。
很显然,再好的内容,对象聊错了就容易对牛弹琴。文案不是说给全球人民听的,是用目标人群的语言和他们沟通。这是关键。
文案需要锁定精准目标人群,哪怕是说出只有他们听得懂的话也没关系。不要一味满足所有不相干的人,更不要为了满足所有人而改变精准策略。
正如揽胜杨海华所讲的:
中国现在的广告必须做成窄告,才有价值。对应的这个人群他全明白,其他人都不明白,这种信息不对称就叫广告。如果在中国全做成大家有共识的广告,几乎没用。
对此,深感认同。
越是了解目标人群,你知道就越知道该写什么,什么样的文案能击中他们,什么方向是他们愿意看的。
而如果不知道文案是写给谁,不够了解他们。或者你写的文案完全是针对的所有人,没有一个具体的角色,那就会丧失文案精准传达的穿透力。
至于目标群体的分析,大家都知道有人群画像之说,比如用户如年龄、性别、学历、职业、收入、婚否,还有消费状况、生活爱好、品类偏好、是否有房、是否有车,详细一点还有待满足需求、是否听过本品牌等等,根据不同需求,群体画像也不相同。比如:
上一篇:写文案的20条基本思考
下一篇:学会“借鉴”让文案更出彩